您目前的位置 : 首页 >> 风流人物李白 >> 正文

伏天来到冬病夏治三伏贴开始了

日期:2017-11-15(原创文章,禁止转载)

  “冬病”指好发于气候寒冷的冬季,或在冬季加重的病症,长期反复发作,影响脏腑经络功能,缠绵难愈。如咳嗽、哮喘、慢性支气管炎、过敏性鼻炎、痉挛性腹痛、慢性腹泻、痛经、风湿病关节冷痛僵硬、畏寒肢冷、体虚易感冒等。

  “夏治”是指在夏季三伏时节,自然界气温最高,同时机体阳气最旺,体内凝寒之气易解之时,借自然之“温”“热”,内服养阳补益药物,配以食疗,外用穴位敷贴、艾灸、拔罐等中医特色疗法,温补阳气、利湿散寒、活血通络,祛除体内沉积的寒气,增强机体之正气,调整阴阳,使人体恢复阴平阳秘的健康状态。

  “伏”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在地下的意思,每年有三个伏。“伏”还指“伏邪”。夏天感受暑邪会深伏于体内,如暑邪不除,到了秋天,化火克金,损失肺气,导致人的免疫力下降,患感冒、咳嗽、发热等疾病。进入冬季以后,这些病会反复发作加重。

  《黄帝内经》明确指出要夏季养生要“使气得泄,若所爱在外”。不要因怕出汗而躲在空调房里。现代很多人机体阳气衰弱,没有驱邪之力,长时间呆在空调房间里,陈寒未去,又添新寒。再加上有很多人夏天喜饮祛暑的饮料,如冰镇啤酒、水果冰、雪糕等,冷饮不但消不了暑气,反而会伤了脾胃。茶是解暑的最佳饮品。一杯热茶喝下去虽会出治疗癫痫最好的医院一些汗,但随之而来的是一阵阵的清凉。

  机体被寒气侵袭必会气血凝滞,若寒气停留在关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癫痫病节,就会导致关节疼痛,停留在脏腑就会导致功能失调,停留在经络就会使经络堵塞,气血不畅,出现四肢不温、手脚发麻等症状。其发病的根源多由于阳虚,阳虚生寒,加上冬日寒凉,两寒相加,病情加重。在冬天治寒症,就如阴雨天晾衣服,难度更大。而在盛夏之际,自然界暑热骄阳,体内阳气正旺,此时运用中医特色疗法来养阳祛寒,蕴结在体内的积寒就很容易驱除。

  “三伏”是按农历计算的,处在小暑与大暑节气之间,相当于阳历的7月中旬至8月上旬。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,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,需要查历书计算,简单地可以用“夏至三庚数头伏”这个口诀来表示入伏的日期,即从夏至后第3个 “庚”日算起,初伏为10天,中伏为10天或20天,末伏为10天。

  入伏后,地表湿度变大,每天吸收的热量多,散发的热量少,地表层的热量累积下来,所以一天比一天热,进入三伏,地面积累热量达到最高峰,天气癫痫应该如何治疗就最热,俗话说:“热在三伏”。另外,夏季雨水多,空气湿度大,水的热容量比干空气要大得多,这也是天气闷热的重要原因。由于三伏天是全年中天气最热,气温最高,阳气最盛的阶段,人体腠理疏松,经络气血流通,有利于药物的渗透与吸收,而庚日又与肺金有关(庚日为金,属大肠,大肠与肺相表里),为温安徽合肥癫痫病医院煦肺经阳气,驱散内伏寒邪的最佳时机。

  “三伏贴”是根据中医“天人相应”、“春夏养阳”、“子午流注”、“治未病”、“冬病夏治”、“内病外治”等传统理论,在农历“头伏”、“中伏”、“末伏”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期选取有温经散寒、化痰平喘等作用中药,选取腧穴进行敷贴,以气相应,以味相感,通过中药对人体穴位的刺激,使局部皮肤发红充血,甚至起泡,激发经络功能,改善血液循环,促进和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,有扶正祛邪之功,起到内病外治和预防作用的天灸疗法。

  “三伏贴”适合于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、鼻咽炎、哮喘、扁桃体炎、腺样体肥大、过敏性鼻炎等。同时对成人咳喘病、腰腿痛等冬季疾病,以及慢性咽炎、过敏性鼻炎、慢性支气管炎、支气管哮喘、风湿及鼻炎、慢性支气管炎、支气管哮喘、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、颈肩综合征、腰椎病、寒性胃溃疡、痛经、体虚感冒等疾病有较好的防病治病作用。不仅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病频率,还可以提高患者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。

  附:2014年冬病夏治三伏贴时间

  头伏:2014年7月18日-2014年7月27日

  中伏:2014年7月28日-2014年8月6日

  末伏:2014年8月7日-2014年8月16日

  加强:2014年8月17日-2014年8月2日

  可同步进行:

  “三伏灸”温阳散寒——活血通络,调理气血、化瘀止痛、补虚助阳,扶正祛邪。

  “三伏汤”温养脏腑——呼吸系统:温肺化痰、止咳平喘;

  消化系统:温胃散寒、健脾化湿;

  运动系统:温肾壮阳、祛除风湿。

友情链接:

损军折将网 | 进击的巨人让 | 公务员工资卡贷款 | 金蛇剑和碧血剑 | 丰胸瑜伽视频 | 郑州手表维修 | 头晕目眩恶心呕吐